EVO视讯都在蹭《繁花》流量?黄河路五家店开卖排骨年糕!美食家感觉很心痛
发布时间:2024-01-22 12:19:30

  EVO视讯最近,有市民向记者反映,最近黄河路一下子出现了多家挂牌售卖排骨年糕的小店,这算不算在蹭热播剧《繁花》的流量?

  那么,目前黄河路小店售卖排骨年糕的真实情况如何?排骨年糕能否代表上海以及黄河路的美食文化?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实地探访,并采访了美食文化人士。

  1月17日和18日,记者连续两天前往黄河路实地探访。记者沿着黄河路从北到南走了一圈,发现黄河路目前餐饮和小吃主要集中在牯岭路到凤阳路长江剧院这一段。

  挂牌售卖排骨年糕的分别有142号、111号、100号、89号、84号五家门店。其中,89号是一个虚位以待的广告宣传位,实际上并没有售卖排骨年糕,主要是负责为111号门店引流,其他几家门店都有人现炸现卖。

  黄河路五家门店挂牌售卖排骨年糕(黄河路142号、111号、100号、89号、84号)黄河路五家门店挂牌售卖排骨年糕(罗志华手绘)

  记者发现,不少游客手里端着打包的排骨年糕,排骨年糕俨然成了兜兜逛逛黄河路的标配。两位刚刚买了一份排骨年糕的游客表示,自己是到上海来出差的,这次到黄河路正好来看看。对于排骨年糕味道如何,一位男士表示:“其实,(味道)我们也知道,就是那么一回事情嘛”。

  有店家通过喇叭宣传:“正宗上海排骨年糕,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过来尝尝看啊!”黄河路100号的门店人气最旺,门口挂着“我在上海黄河路等你”,老板一直站在马路边高声吆喝。据老板透露,目前周末的销量高一点,大约能卖出去几百份,但现在黄河路的开店成本比较高,除了店面租金,还要雇六位员工,因此卖排骨年糕对于门店生意只是起到补贴作用。

  记者发现,黄河路上几家门店的排骨年糕的挂牌价高度统一,达成了一种价格上的默契,统一对外零售价为20元一份,包括一块排骨和三块年糕。一家门店的员工告诉记者,如果客人打包的话,我们会另外加收一元,也就是21元一份。

  对于20元一份的挂牌价,一位店主表示,排骨年糕定价不能太高,不然游客会嫌贵。

  那么,目前售卖的排骨年糕从哪里来的呢?几家门店并未透露原材料的进货来源。一家门店广告牌写着“采用新鲜猪排,当天生产当天销售”;在另一家门店,店主让记者打包一份刚刚炸好的年糕尝尝:“我们用的排骨不是半成品,是住在黄河路一位70岁阿姨亲手做的,味道和其他几家不一样的。”

  据沪上一家生产半成品排骨年糕的食品企业透露,目前通过代理商进货的客户当中也有市中心的一些街边小店。其实对于小店来说,半成品更好控制成本,而且口味稳定。

  而对于这股排骨年糕热,黄河路上的其他“邻居”则不以为然,一些餐饮店主表示不会盲目跟进,店内也不会增加排骨年糕品种。在苔圣园对面的城市饭堂,中午吃饭的食客络绎不绝,店主告诉记者,店里提供红烧大排,但不会卖排骨年糕,他感觉这就是一股风而已。

  记者注意到,这些售卖排骨年糕的门店纷纷打出“老上海”字样,还有“《繁花》汪小姐最爱同款”。100号门店打出“黄河路排骨年糕打卡第一站”,还贴着百事可乐制作的《繁花》海报,不少游客纷纷在海报前面拍摄打卡,有游客让店员帮忙拍照。

  老上海有没有排骨年糕,那要看如何定义“老上海”。最早的排骨年糕是鲜得来的创始人何世德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研发。距今刚过百年。当然,排骨年糕的制作工艺是可以改良的。比如鲜得来的年糕不是油炸的,而此后的一些商家采用油炸法。至于所谓的《繁花》同款,我看年糕应该是不油炸的。据说《繁花》申请了不少商标,所以店家最好也谨慎一些,咨询下律师。

  资深评论人何振华对此认为:“鲜得来排骨年糕或许能代表上海的小吃美食文化,最早在西藏路光明中学隔壁的旗舰店,沉淀了几代上海人的历史人文记忆。而黄河路上卖排骨年糕纯粹是蹭热度,与繁花同款并不能说明其是‘老上海+正宗’。”

  由王家卫和刘镇伟两位导演注册成立的泽东事务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注册了与繁花相关的商标,显示了一定的商标品牌意识。对于黄河路有店家打出繁花同款的排骨年糕广告语,商标品牌专家方佳敏博士个人认为,店家的侵权可能性很大。

  既然有热播剧,有人蹭这波流量做排骨年糕的生意,是一桩很正常的生意经。不过,我们该思考的是排骨年糕这一地方小吃,该如何发展?我曾经说过,排骨年糕是上海献给世界的一道美味,如同英国的炸鱼薯条、美国的汉堡包。炸猪排本是一道西餐大菜,年糕又是江南滋味,将西式餐饮与江南滋味结合,这就是典型的海派文化。黄河路的多家排骨年糕店,真能“突破周期,闯出品牌,沪上连锁,行销世界”吗?恐怕很难,难就难在蹭完流量之际,它们本身是不是能成为新的流量。

  美食家与吴方言研究者梅玺阁主,其代表作包括《下厨记》系列、《上海闲话》《寻味记》,其中畅销书《下厨记》系列目前出了七本。在美国生活的阁主通过网上的视频发现,黄河路最近很闹猛(沪语:热闹):

  在悦来酒家和半岛酒家的中间位置,新开了一家排骨年糕店(黄河路89号)。这里以前是一家网红店,叫阿姨奶茶,现在的这家排骨年糕店,感觉就是连夜新开出来的,看店招也是新做了贴上去的。以前的铭府火锅,后来改为川蜀锅语,也是火锅店,楼下以前是重庆面馆,后来是卖黄焖鸡米饭,现在也在卖排骨年糕(黄河路100号),店主还戴了宝总的面具。黄河路上最早卖排骨年糕的店家是老鸿盛苏州汤包馆(黄河路111号),而2013年之前,这家店是叫永顺和苏州汤包馆,改名之后除了有个别品种涨价之外,基本差不多。

  黄河路如今沦落到卖排骨年糕,让人感觉很心痛。黄河路以前的店,与香港对标的话,都是像镛记酒家那样的店,哪里有小吃的空间啊!我本人并没有看不起排骨年糕的意思,我还把排骨年糕定位在“最能代表上海”的吃食上。有意思的是,生煎馒头和小笼馒头在其他地方也有,唯独排骨年糕是上海特有的。

  在姜浩峰看来,排骨年糕算一种快消食品,如同南京东路以及周边小马路上的吊钟烧等等,都是早已有之的快消食品。上世纪90年代末EVO视讯,姜浩峰在黄河路吃过几顿饭,后来再也没去过:

  原因其实很简单,90年代末以前,我还没有正式踏足社会(参加工作),自己不会去黄河路吃饭,也没人请我去。之后,沪上的餐饮消费场所越来越多,黄河路不再有上世纪90年代那般闹猛,也是正常情况。就我个人的理解,黄河路之兴,是在乍浦路美食街之后。改革开放不久,个体户和私营业主效仿乍浦路模式,才有了黄河路餐饮的辉煌;有厨师是从南粤请来,且有创新菜肴。总体上来说,由于需求端的变化,使得餐饮市场的供应端也有了变化。而今天,黄河路该如何发展餐饮美食文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各位市民朋友,侬欢喜吃排骨年糕伐?侬对于黄河路门店蜂拥而上卖排骨年糕哪能看?欢迎在评论当中留言,和我们共同分享观点。